还记得朝鲜电影周吗?还记得那些朝鲜电影吗?还记得那段顺口溜吗?

“我是一个《卖花姑娘》,出生在《工人家庭》,住在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。父亲是《轧钢工人》,母亲是《南江村的妇女》,姐姐是《女教师》,哥哥是《侦察兵》,弟弟参加了《少年游击队》,妹妹则是《红色宣传员》。我是战斗在《看不见的战线》上的《无名英雄》,在《摘苹果的时候》,遇到了《火车司机的儿子》……”

这段由电影片名串烧组成的顺口溜,是否一下子,就将我们的思绪,拉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?

那时候,我们中的哪个人,不是对这段顺口溜,张口就来?

其中出现的那些电影,我们全都看过,甚至可以做到如数家珍。

它们全都是朝鲜电影。

曾经,朝鲜电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数量最多的外国电影。尤其是70年代初,在“样板戏电影”一枝独秀的情况下,朝鲜电影无疑成了无数观众“改换口味”的最佳“调剂品”。

1973年,一部《卖花姑娘》的上映,盛况空前。在北京,短短一年的时间,观众观影人数超过六百多万,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,外国影片观影人数的最高记录。而且因为这部电影太受欢迎,还出现了提前“预售”的状况。

受追捧的还不仅仅只是《卖花姑娘》,另外像《看不见的战线》、《原形毕露》、《摘苹果的时候》、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、《金姬和银姬的命运》等同样上座奇佳。

在国产电影“情感荒漠化”的年代,朝鲜电影以其对感人情节的渲染,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展示,而使我们产生了深深的“共情”,以至于达到了“一票难求”的程度。

那时候,“朝鲜电影周”,是我们接触到这些电影的最佳途径。

从1954年到1988年,我国共举办过16次“朝鲜电影周”,共放映了至少55部朝鲜电影。

每一次,我们都能看到好几部朝鲜电影。

而这些电影,有的情节紧张,有的情感真挚,有的故事感人,有的画面优美。很多次,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。

那么时隔这么多年,大家还记得“朝鲜电影周”吗?还记得那些朝鲜电影吗?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念叨的那段电影片名串烧组成的顺口溜吗?

今天,就让咱们重拾童年的记忆,一同来回味一下当年的“朝鲜电影周”,以及那些曾经让我们“又哭又笑”的朝鲜电影吧。

一、1954年,我国首次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6部电影与我国观众见面

我们首次集中地观看朝鲜电影,应该是在1954年9月。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,为加强中朝友谊和文化交流,我国在北京、上海、鞍山、大连等20多个城市,首次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。期间同时放映了《少年游击队》、《侦察兵》、《对空射击组》、《土地的主人》、《重返前线》等6部优秀朝鲜影片。

其中《少年游击队》是我国所翻译的第一部朝鲜电影,1952年由东影厂(长影厂前身)译制完成,朱育诚、张健佑、马路、徐雁、张桂兰、马陋夫、陈汝斌、尹一青等担任配音。电影上映后产生了一定的反响。

《侦察兵》是另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朝鲜影片。它生动地展示了侦察科副科长李学哲所带领的侦察小分队,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,冒险深入敌后,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,并最终获取敌军机密,从而将敌人一网打尽的故事。

二、1958年,我国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多部朝鲜电影与观众见面

1958年,我国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武汉、沈阳、哈尔滨、西安、成都、乌鲁木齐、延吉等多个城市再次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放映了《渔郎川》、《为祖国而战》等多部朝鲜影片。

这些电影基本上都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配音。其中《为祖国而战》讲述的是朝鲜少年崔浩哲的成长经历。崔浩哲的父母都是朝鲜抗日游击队队员,但均在战斗中牺牲。崔浩哲被游击队收留后,逐渐成为了一名机智勇敢的小游击队员。

这部电影当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印象,但现在应该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了吧?

三、1960年,我国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《金刚山姑娘》等多部影片

1960年,为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,我国在北京、沈阳等十六个城市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九点正》、《金刚山》、《要爱未来》、《朝鲜一定要统一》、《金刚山姑娘》、《团结之歌》等电影。

其中我们对《金刚山姑娘》应该更为熟悉。它讲述了一位作曲家和他的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。剧情有点“狗血”,但女主角的颜值却令人难忘。

另外《要爱未来》、《团结之歌》等记不清剧情,好像讲述的,都是战争年代故事。

四、1963年,我国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《红色宣传员》等多部影片

1963年,为庆祝朝鲜成立十五周年,我国在北京、上海、沈阳、广州、武汉等十个城市举办;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女教师》、《时代的凯歌》、《工厂是我的大学》、《红色宣传员》、《新春》、《海鸥号的船员》等电影。

其中《红色宣传员》由上译厂翻译配音,柳京爱的表演朴实自然,李梓的声音令人难忘。

后来我国上影厂也曾将《红色宣传员》进行改编,并搬上银幕,定名为《李善子》,由张瑞芳领衔主演,张雁、林彬、康泰、温锡莹、王琪、史淑桂、路明、智世明、范雪朋、张文蓉、吴云芳等演员出演。我觉得上影版比《红色宣传员》拍得更好看,还记得朝鲜电影周吗?还记得那些朝鲜电影吗?还记得那段顺口溜吗?画面很唯美。但不知为何上映不久就下架了。

五、1971年,我国举办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《看不见的战线》等多部影片

1971年,我国举办了“中朝友好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战友》、《看不见的战线》、《南江村的妇女》等多部影片。

这次上映的好几部电影,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其中由韩镇变、南宫莲等主演的《战友》,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军战士之间的真挚友情,描写了以鲜血铸就的中朝友谊。志愿军战士志愿军姚志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,将朝鲜少年二龙从死亡线上搭救回来,二龙的父亲福焕又以自己的身体掩护受伤的志愿军战士郑大奇,这些感人的场景令我们记忆犹新,至今想起来,仍感动不已。

《看不见的战线》情节紧张、悬念丛生,成为了当年“最受欢迎的反特片”。我相信大家还记得“老狐狸”这个绰号。那个狡猾的特务隐藏得实在太深了。浦克、白玫、向隽殊、赵双城、史可夫、张冲霄等长影著名演员都为该影片担任了配音。他们生动的演绎,为该片锦上添花。

而《南江村的妇女》则像一幅风情画,展现了战争年代劳动女性的朴实、勇敢、无私和坚强。片中那首歌《故乡的骄傲》非常好听,而那句“哦,原来是水中桥”的台词,在当年也曾风靡一时,只要一说到被掩盖的真相,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说道“哦,原来是水中桥”。

六、从1978年到1984年,我国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众多朝鲜影片

1978年,我国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等16个城市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《高压线》、《扎根大地》、《战友重逢》等朝鲜电影。

这几部电影基本上都由上译厂翻译配音,但与同期推出的《追捕》、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等影片相比,这几部电影却并没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记忆。

1979年我国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武汉、成都、西安、沈阳、南京、长沙、济南、哈尔滨、乌鲁木齐、呼和浩特、杭州等城市,又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金刚山姑娘》、《走向生活的道路》、《看不见的要塞》等影片。

其中《看不见的要塞》可能大家印象更深一些。尤其是翁振新、富润生的配音令人难忘。

1980年,我国又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南京、沈阳、长春、哈尔滨等城市,再次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激战前夜》、《春香传》、《我的儿子》、《血海》等影片。

其中《春香传》令我们耳目一新。它与之前我们所看过的许多朝鲜电影都不一样,犹如一股清风,扑面而来。

而《血海》则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《苦菜花》,讲述了一位母亲的觉醒过程。演员的表演也很朴实无华。男主角的扮演者金龙麟,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位电影明星,他曾在朝鲜惊险系列电影《无名英雄》中出演俞林一角。

在1981年举办的“朝鲜电影周”上,我国北京、上海、石家庄、济南、长春、重庆、桂林、广州等城市,连续放映了《亲骨肉》、《检察官的起诉》、《十四个冬春》等影片。

不过这时因为大量欧美的涌入,《佐罗》等电影显然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,所以已经很少有影迷继续关注朝鲜电影了。尽管主演《十四个冬春》的演员,是在《卖花姑娘》中扮演花妮的洪英姬,但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观众,却依然是屈指可数。

在1982年举办的“朝鲜电影周”上,仅在北京放映了《婚事的风波》这部朝鲜电影,几乎未能产生任何影响。

1983年,在我国北京、上海、长春、合肥、南昌、福州、贵州、兰州等城市,又举办了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的影片有《沸流江的新传说》、《月尾岛》、《我们在妙香山上重逢》、《不能授勋的英雄》、《鲜血凝成》等影片。除了《我们在妙香山上重逢》外,其他几部电影同样令我们倍感陌生。

1984年,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济南、郑州、石家庄、呼和浩特这几座城市,又举办过一次“朝鲜电影周”,上映了《绝不后退》、《没有回来的秘史》等电影。但基于同样的原因,曾经的“香饽饽”,如今也不再具有吸引力。

时间到了1988年,我国在北京、广州、西安、延边等地,又举办过一次“朝鲜电影周”,这次放映的影片有《桔梗花》、《神笛少年洪吉童》、《命令027》、《冰雪消融》等。

说实话,这次上映的朝鲜影片,类型更多样,题材更新颖。比如《桔梗花》讲述的是美丽的姑娘建设家乡的故事,《神笛少年洪吉童》则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来,《命令027》是一部融合了跆拳道、合气道以及中国武术打斗片,而《冰雪消融》则是一部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,类似于朝鲜版的“罗密欧与朱丽叶”。因为都很好看,所以又重新吸引了观众,走进了影院。

我想,这几部电影应该铭刻在了更加年轻的影迷朋友的记忆之中。

有人觉得《桔梗花》就像是1979年我国拍摄的《小花》,格调清新优美,片中女演员的颜值都很高,气质纯真不输陈冲和刘晓庆。

在《神笛少年洪吉童》中扮演洪吉童的李英浩,则非常俊美。他面庞俊俏,五官精致,但却丝毫没有阴柔之气。再加上影片制作精良,节奏很快,颇有快意恩仇的味道,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。

《命令027》也很好看,各种格斗拳拳到肉,各种打斗场面激烈。是一部非常别致的“朝鲜武打片”。

从这几部影片来看,这时的朝鲜电影也在不断改进,迎合市场。只是这时我国观众的选择面更多,视野更加开阔,所以就算这些电影都还不错,但到底还是不再像之前那样令人神往了。

除了每次“朝鲜电影周”上映的朝鲜电影之外,我们还通过电影招待会、流动放映等形式,观摩到了许多朝鲜电影。

其中在我国影院售票放映的影片,主要集中在70年代。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得最多的外国影片,就是朝鲜电影,而且大部分都由长影厂翻译配音。像《卖花姑娘》、《原形毕露》、《摘苹果的时候》、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等,都上映于这一时期。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些朝鲜电影,而对向隽殊、李真、孙敖、陈汝斌、张玉昆、赵文瑜等配音演员,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
而为何朝鲜电影又被大家总结为“又哭又笑”呢?

也与这一时期我们所能接受到的电影类型比较有限有关。那时的朝鲜电影通常会以凄凉的“苦情”情节引人入胜,主人公基本上都有凄惨的遭遇和命运,像《卖花姑娘》中的花妮、《金姬和银姬的命运》中的孪生姐妹等,无不如此。再配以煽情的音乐,使得影片的悲剧色彩进一步得到强化,引发观众深陷其中,难以自拔。

而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等影片又以欢快的节奏表现了朝鲜新农村的景象,令人看后又不由心情大好,展露笑容。所以又产生了“笑”的效果。

特殊年代,娱乐的匮乏,使得这些电影,更加令人难忘。

但后来,随着我国国门打开,更多外来文化的涌入,使得朝鲜电影内容与形式的陈旧显露无疑,所以也就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。

可是有些东西,一点存在于记忆中,就再难抹去了。

所以,当“我是一个《卖花姑娘》,出生在《工人家庭》,住在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……”的顺口溜再次响起的时候,那些久违的画面,那些熟悉的演员,那些精彩的桥段,又一次涌入我们的脑海,就像昨天才看过一样,那么生动,那么清晰。

那么说到朝鲜电影,大家首先想到的,会是哪一部呢?通过“朝鲜电影周”又看过那些影片呢?最难忘的是哪位演员和哪些情节和台词呢?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,与更多网友和影迷,一同分享和回味吧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宸钥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